【轻松】考古圣地结新果——城子崖遗址考古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
城子崖遗址在考古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初两次规模较大的工作,为我们揭示了一系列重要发现。其除了龙山文化城址之外,岳石文化城址无论其规模还是建筑工艺水,都是空前的,甚至超出了同时期二里头文化的相关发现。因此,在华文明探源工程进入第三阶段之后,城子崖遗址被纳入到工程的相关课题,并持续至第四阶段。对于城子崖遗址的列入,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的赵辉教授尤其强调了该遗址岳石文化城址的重要性。对此,严文明先生亦深表赞同。
区域系统调查及认识
为配合探源工程的展开,2010年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子崖核心区域100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全覆盖式调查。过去,张学海先生依据早年普查资料发现龙山文化阶段城子崖遗址所谓空壳化现象,认为围绕城子崖遗址的核心区域存在一定范围的遗址空白区。由于城子崖围没有进行过详细调查,这个认识是否可靠许多人还是心存疑虑的,这也成了决定对城子崖核心区域进行全覆盖式调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城子崖所在的鲁北山前地带地貌形态的塑造过程主因是沉积作用,遗址的暴露并不很充分。有些遗址如果没有农民挖坑取土,仅通过地面踏查是很难发现的。但这类事例毕竟属于少数,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是局部的。
这次调查以城子崖为心,向南西北四个方向各延伸5公里,在总计100方公里范围内计发现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汉唐宋等9个阶段遗址49处,其与本课题有关的发现是大汶口文化遗址6处,龙山文化遗址11处,岳石文化遗址8处,商代遗址4处。这个结果给了我们三个认识
其一所谓龙山文化阶段城子崖遗址核心区域空壳化的论断不能成立。
其二从龙山文化到岳石文化阶段,城子崖所在地区聚落数量差别远于桐林遗址鲁南沿海等地区,反映了本地区在这个转折时期虽然经历了一些变动,但社会过渡体现了更强的稳性。
其三从岳石文化到商代聚落数量变化幅度还是相当大的。可能反映本地区首次融入原王朝体系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相当程度上的震荡。
遗址的发掘及收获
关于城子崖遗址本身,如何在尽量少的干扰遗址现状的情况下,又尽可能多的了解遗址内涵,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而这时,一条早年的探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1930年到1931年第一次发掘城子崖遗址时,开挖了数量甚大的探沟,其一条几乎纵贯遗址南北,称为纵探沟。翻开当年的考古报告,这条探沟虽有清楚的剖面图,但多是大段的层次划分,比较清楚的迹象不多,总体上所揭示的信息量并不大,特别是各阶段文化堆积的细节没有清晰表现。显然,囿于当时的学科发展水,无论是地层划分还是遗迹现象辨认都有些粗略。如果能将这条探沟重新挖开观察,就能获得一条纵贯遗址的剖面,以目前经过几十年发展的田野方法分析,对于遗址的整体把握以至于下一步工作的规划都会有极大帮助。当然,我们也期待着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有鉴于此,经家文物局批准,2013年秋冬两季,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联合对城子崖遗址1930年纵探沟进行了再发掘。为保存学术史的珍贵印记,只对探沟壁进行复刮观察,西壁不动并留下10厘米附土保护。为了贯通整个剖面,还将当时没有开挖的第22274041两段探沟也挖开,由于探沟南端没有延伸到南城墙,所以将探沟向北延伸了20米,以求能够尽量跨住北城墙。发掘还注意多学科综合研究,进行了动物考古学植物考古学学环境考古包括土壤微形态年代学取样等方法和科技手段。
以上工作带了翔实的结果,探沟复掘提供了很多当年没有分辨出或者不甚清楚的信息。
首先,结合1990年的工作,从整体上可以看出,遗址边缘存在多道城墙,心部位有万余方米的大范围淤土堆积。解剖可知,这片淤土堆积历经龙山岳石代三个主要阶段,应该是遗址心部位的一片洼地,经常积水,有时积水干了也会有古人活动。
其次,遗址整体文化堆积可分成三个阶段
龙山文化时期在遗址边缘修筑了城墙。城墙为夯筑,但外侧城壕完全被岳石文化城墙破坏。文化堆积主要集于城内北半部,发现有墓葬灰坑窖穴房基垫土和基槽柱洞井沟等,各类迹象比较丰富齐全。其在接部洼地位置发现一条人工壕沟,经过钻探,发现其两端向西延伸约200米后拐向北,与城壕一道在城址北部围出一块约达3万方米的封闭空间,其正是龙山文化堆积最为丰富的区域。
岳石文化时期遗址外围发现两道城圈,其外侧城圈打破龙山城墙和城壕,经历反复维修增补,至少可以分为四期。内侧城圈位于龙山城墙内侧,与外侧城圈相隔约有十米,时代应晚于后者。这时,城址范围有所缩,但发现城墙建筑本身反而更加高大规整了。前后对比,可以感受到随着时代的演进,城子崖所要应付的局势越越险峻了。
城内文化堆积北部受到代遗存严重破坏,主要集于城址南部。最重要的发现是探沟南部辨识出一条道路,由多层沙土铺垫,南北向,正对南墙内侧的一处夯筑基址。这条道路经钻探宽约10米,厚度可达半米,应该是城内主要干道。1990年发现的所谓龙山文化南北干道与其走向位置基本一致,因当时没有发掘而没有弄清时代,现在看很可能就是这条道路。
代文化堆积普遍,时间跨越两,以春秋时期最为丰富。北部灰坑很多,向南发现大型方坑和型夯土基址,部是洼地,不过经常有人活动,南部发现很长的石砌墙基。
目前,城子崖的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之,我们期待着更重要的发现。
作者单位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
文物报2014年6月20日6版